

鈣對果實的品質至關重要,果實含鈣量高可提高果實的強度與彈性,延長果實貯藏時間。減少果實出現浮皮、裂果、皺皮以及一些生理性病害(蘋果苦痘病、水心病等)。
而很多農戶表示,自己使用了鈣肥但效果仍然不佳,并產生“為啥葉片不缺鈣但果實嚴重缺鈣”“為啥補了鈣肥還是缺鈣”等困惑。
果樹缺鈣的影響因素
1、根系吸收差
鈣離子只能通過根尖區形成凱氏帶的區域吸收,而吸收各種養分能力強的根毛區是形成凱氏帶的主要區域。
由于根毛區位于根類區的后部,那么緊靠根毛區以前的根尖幼嫩部分(伸長區、生長點、根冠),由于伸長生長老化過快,而使逐步老化的根毛區失去吸收鈣離子的能力。
2、移動性差
鈣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主要是通過木質部的導管,靠蒸騰液流的動力,運送到旺盛生長的器官,并且鈣在植物體內的移動性很差,基本上不再進行二次分配利用,所以蒸騰強度越大,生長時間越長的器官,運送的鈣素就越多。
果實的蒸騰強度遠小于葉片,加之鈣的移動性差,葉片中的鈣難以向果實轉移,這也是為什么葉片沒有表現出缺鈣癥狀而果實卻出現嚴重缺鈣。套袋果比不套袋果裂果多的原因也是如此。
3、維管組織堵塞
果梗含有較多的草酸,可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晶體而沉淀,而草酸鈣晶體隨果實成熟逐漸增多,堵塞了維管組織,從而障礙了后期鈣的輸入,導致果實缺鈣。
4、土壤原因
土壤中碳酸鈣與磷酸鈣是鈣的主要來源,但有些沙質土壤,酸性土壤,以及種植多年的老果園、重茬果園,有機質含量較低的果園等,常存在鈣素嚴重不足。
5、拮抗作用
土壤中銨離子、鉀離子、鈉離子、鎂離子等,能與鈣離子產生拮抗作用,抑制果樹對鈣離子的吸收和利用也會影響果樹對鈣的吸收。
那么應該如何補鈣呢?
補鈣除了要避開上面的“雷區”之外(拮抗作用、土壤問題等),可以采取土壤補鈣配合葉面補鈣的方式。土壤補鈣一般在施基肥時進行,葉面補鈣采取少量多次,在需鈣高峰期補鈣最佳,當前也正值果樹鈣需求量較高時期。
鈣肥+蕓苔素,補鈣黃金搭檔
而蕓苔素能快速穿透蠟質層,并提高葉面代謝,增大葉面氣孔開合度,大幅提高作物對鈣元素的吸收。
由于果樹吸收土壤中鈣元素主要靠根毛區,而根毛區老化較快,有效吸收時間較短。而蕓苔素有細胞分裂素、赤霉素以及生長素等綜合作用,可促進果樹根系細胞分裂生長,增加毛細根數量,從而提高對土壤中鈣元素的吸收利用。
3增強鈣的移動性
鈣在植物中移動性較差,蕓苔素可以調節果樹激素水平,加速果樹的代謝作用,提高樹體內細胞液等流動性,大幅提高鈣在果樹中的移動性,加速鈣的傳導運輸,同時增強幼果的整體生長發育速度和蒸騰強度,提高幼果對鈣的競爭吸收能力。
4養分調節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OFFICIAL ACCOUNTS
服務號
歡迎關注我們的官方服務號

ONLINE MESSAGE
在線留言